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資料指出,缺血性心臟病是全球殺手病之首,2019年奪去近900萬人性命!坊間有多種心臟檢查,心臟超聲波是一種較深入的檢查,評估患上冠心病風險。到底心臟超聲波檢查的準確度如何?心臟檢查有哪些新趨勢?本文為大家一一解構!
坊間有哪些常見的心臟檢查?
心臟檢查有好多種,基本檢查有高靈敏度肌鈣蛋白、靜臥心電圖和運動心電圖;較深入的有心臟超聲波、心臟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等。各種心臟檢查中,心臟超聲波屬於非入侵性掃描,取得即時影像展示心臟結構、功能、大小、泵血力度及心瓣運作,而且檢查費用較平(單項檢查約HK$2,500 - $3,000)。
常見心臟超聲波有二維(2D)及四維(4D)檢查。前者屬於黑白平面影像,適合大部份人士;後者是動態立體圖像,更清楚顯示心臟整體結構。不過心臟超聲波有其限制,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,2D心臟超聲波較難顯示結構性心臟病(如心瓣收窄或心漏)。此外,心臟超聲波不能檢查冠狀動脈栓塞問題,肥胖也會影響照超聲波的準確度。
醫生講解 心臟超聲波新技術
隨著心臟檢查技術發展,心臟超聲波檢查也日益進步。曾子欣醫生指出,一般心臟超聲波檢查礙於阻著胸腔和肺部肌肉,或會影響掃瞄清晰度。若個別人士經醫生評估後認為有需要提升心臟超聲波檢查的精確度,曾子欣醫生介紹以下心臟超聲波檢查:
- 經食道心臟超聲波檢查 – 由於食道位於心臟旁邊,這種檢查方法可以拍攝更清晰的影像,尤其是診斷先天性心臟病、心臟腫瘤/血塊、心瓣發炎等心臟疾病,整個檢查過程只需10-20分鐘。
- 藥物應激心臟超聲波檢查 – 行動不便或運動時容易出現不適的人士,不適合做運動心電圖及運動應激心臟超聲波檢查。「藥物應激心臟超聲波檢查」透過靜脈注射藥物令心跳加速,從而進行超聲波錄像,診斷冠心病病情。檢查過程中醫生會監測各項維生指數,確保在安全情況下完成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