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疑患上心臟病?6大心血管檢查推介

分享
懷疑心臟病?患上心血管病不止個心「離一離」,仲有心絞痛、心律紊亂、噁心、冒冷汗和四肢無力等症狀。以香港為例,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及肺炎,當中以冠心病(冠狀動脈心臟病)、心律不正、心瓣膜病及心臟衰竭較常見。哪些心血管疾病檢查可以找出心臟問題根源?
日期:
健康資訊
快捷目錄 Quick Links
心臟不舒服做什麼檢查?心臟檢查1:靜態心電圖及24小時心電圖心臟檢查2:運動心電圖心臟檢查3:心臟超聲波心臟檢查4:頸動脈內膜厚度超聲波心臟檢查5:心臟血管電腦掃描心臟檢查6:心臟病自我檢查哪些人適合做心臟檢查?

心臟不舒服做什麼檢查?

常見心血管檢查項目有心臟超聲波、心電圖和冠狀動脈造影等。本篇介紹6種心臟血管檢查方法,仲會推薦體檢中心及醫院心臟檢查套餐和費用,透過單項或全面心臟檢查,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風險!

心臟檢查2024常見項目
心臟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 心臟檢查費用
靜態心電圖 心律不正、心肌缺氧、
心臟肥大及傳導阻滯等
HK$1,000 - $4,000
運動心電圖 冠狀動脈阻塞、
心肌缺氧
HK$3,500 - $4,500
心臟超聲波 心臟結構、心臟泵血功能、
心包膜情況等
HK$3,500 - $5,000
頸動脈內膜厚度超聲波 動脈硬化和血管阻塞程度 HK$1,500 - $3,000
心臟血管電腦掃描 心臟冠狀動脈造影、
心血管鈣化現象
HK$6,000 - $8,500
 

心臟檢查1:靜態心電圖及24小時心電圖

心電圖(Electrocardiography)是最常用的全面心臟檢測,一般分為靜態心電圖(Resting ECG)及運動心電圖,紀錄心臟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微量電流訊號,從而瞭解心臟機能是否出現異常。有些心臟檢查還包括24小時心電圖,使用攜帶式心電圖,整天監測不明顯或間歇性出現的心律問題,如頭暈、昏厥及胸痛等。



接受靜態心電圖(又稱靜臥心電圖)檢查時,受檢者需要仰躺,檢查人員會把電極放在前胸和手、腳部位,連接電極與心電圖機,經儀器分析得出初步報告。雖然靜態心電圖檢查沒有副作用,如果冠心病患者在檢查期間沒有出現心絞痛,檢查結果仍會完全正常。因此靜態心電圖只可作為基本的心臟病檢查步驟,檢查心跳不正常、心臟缺血或心肌壞死等症狀。

 

進行靜態心電圖時要注意的事項:

    • 盡量保持情緒平穩及固定姿勢,以免影響檢查
    • 在檢查前1小時以內,請勿喝刺激性飲料、食物及抽煙
    • 禁止在心電圖檢查前做運動
 

心臟檢查2:運動心電圖

運動心電圖(Treadmill Exercise Test)是一種壓力測試,透過做運動令心臟負擔及血氧需求遂步增加至身體極限,經儀器記錄在進行運動時的心電圖,尤其是在到達目標心跳時,心臟在負荷加重的情況下是否仍正常運作。



運動時心肌對氧的需求增多,心血管病患者常在運動時出現心肌缺氧的現象。透過運動心電圖,醫生就可判斷受檢者的心臟肌肉有否因運動增加,出現缺血或心律不正情況,因此較能準確地測試到心血管功能,提升診斷冠心病的準確度。

 

進行運動心電圖時會增加心臟的負擔,心肌耗氧量會增加,因此對已有明顯的心絞痛、嚴重的心律不正、心臟衰竭、血壓過高等病人,都不適宜接受這項檢查。另外,在測試過程中一旦心電圖出現異常狀況,必須立刻停止測試,故此進行運動心電圖時必須有醫生在場監督。

 

心臟檢查3:心臟超聲波

心臟超聲波(Echocardiography)檢查是進階心臟檢查,利用高頻率聲波多方位、多角度掃描心臟,並取得即時影像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是否正常──例如心瓣膜運作、心臟收縮、跳動及泵血情況等。



對比心電圖檢查,心臟超聲波費用較昂貴,不過心臟超聲波檢查非創傷性、無輻射、準確度高,是常見的非入侵性心臟血管造影檢查。
 

心臟檢查4:頸動脈內膜厚度超聲波

除了心臟超聲波掃描,頸動脈超聲波(Carotid Intimal Thickness)也是心臟病評估方法之一。透過測量頸動脈內膜厚度、動脈硬化斑塊、血管流速及阻力、椎動脈血流量計算,有助評估動脈硬化和血管阻塞程度,及早發現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危機。
 

心臟檢查5:心臟血管電腦掃描

冠狀動脈鈣化定量是心臟電腦掃描(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, Cardiac CT)之一,屬於非侵入性的檢查,用以檢測冠狀動脈內的鈣化情況。如果動脈內出現鈣化,就會得出鈣化指數,醫生可以此判斷動脈鈣化的嚴重程度,評估病人患上冠心病的機率,及早計劃治療/預防方案。研究顯示,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,鈣化指數越高,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。



心臟電腦掃描另一種檢查冠狀動脈造影,利用高速多層螺旋電腦掃描器(Multiple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, MDCT)掃描多張心臟及心血管的橫切面圖片,然後拼砌出一個3D心臟影像,有助醫生準確診斷早期冠狀動脈梗塞及心血管中極微量的鈣化現象,評估患者患上冠心病的風險。

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前,醫生會透過導管將顯影劑注射到冠狀動脈的開口處,以便觀察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,因此要由醫生臨床評估後,認為適合後才會進行。以下7類人,不適合做心臟電腦掃描:

  • 心臟病家族病史
  • 不明的心絞痛
  • 工作繁忙及生活壓力大
  • 懷疑心臟有問題,但不宜跑步的病人
  • 偏肥胖人士
  • 曾接受冠狀動脈手術
  • 高血壓、高血脂/膽固醇、糖尿病之病患者
 

心臟檢查6:心臟病自我檢查

最後一項介紹的心血管疾病檢查,可以自我評估心臟病風險,在家中用10分鐘、簡單3個步驟進行「自我測量脈博法」:

  • Step1 – 靜坐5分鐘後,記下每分鐘脈搏數(脈搏A)
  • Step2 – 連續做20下90度彎腰動作,再記下脈搏數(脈搏B)
  • Step3 – 休息1分鐘後,記下脈搏數(脈搏C)

 

計算結果:(A + B + C - 200) ÷ 10,得出的結果有助評估心臟健康:

心臟病自我檢查結果
評分:0-3分
心臟強健
評分:3-6分
心臟健康良好
評分:6-9分
心臟健康一般,需加以留意
評分:9-12分
心臟健康欠佳,應接受心臟檢查
評分:12分以上
心臟有健康風險,應盡快接受心臟檢查
資料來源:香港國際心臟專科中心
 

哪些人適合做心臟檢查?

由於近年心臟病有年輕化的趨勢,有時心臟病是沒有症狀的,一旦病發隨時就有猝死的風險。就算是年輕一族及自覺沒有心臟問題的人士,在挑選普通身體檢查時,亦建議選擇包含靜態心電圖(靜臥心電圖)或運動心電圖的計劃。

 

若本身有心臟病的風險因素,例如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膽固醇),本身肥胖、有吸煙習慣,又少運動等等,即使沒有任何心臟病症狀,也屬於高危人士,建議到了一定年齡例如40歲以後,應做一次心臟檢查,特別是運動心電圖及心臟電腦掃描。若本身有心臟病家族歷史,例如父或母在較年輕時已曾患心臟病,自己也應在25歲後盡早做一次心臟檢查,並定期覆驗。

 
分享

心臟健康資訊團隊助你了解心血管健康問題,及早關注及預防都市殺手病!


本文章內容由 心臟健康資訊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,不代表健康網購 health.esdlife 立場,健康網購 health.esdlif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,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,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
你選取了個計劃作比較

按此比較
WhatsApp